栖霞区司法局紧盯大学生就业群体权益维护关键节点,聚焦法治需求,打好法治宣传、权益保障、诉源治理等法治“组合拳”,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群体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立体式普法”扩大宣教“覆盖面”。积极运用“线上+线下”立体法治宣传工作新模式,依托“法润栖霞”、“小马说法”、法润民生微信群、高校大学生论坛等线上媒介开展“云”普法,定期推送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工资支付、社会保障等法律知识、法治资讯及典型案例,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维权途径,教育大学生如何防范就业风险。组建“法律服务团”广泛深入高校、就业招聘会现场等地,开展实用性的法律风险防范讲座,帮助毕业大学生规避就业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提高毕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根据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宣传新兴职业如网络主播、自媒体运营者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提高鉴别能力,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
二是“全方位体检”连起就业“供需桥”。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争议解决指引和法律风险警示等服务,为企业开展全方位“法治体检”,从源头上帮助企业发现生产经营、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并结合实际形成“体检报告”,开出“法治良方”,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法律服务团”分别对接企业园区,通过查阅用工合同规章制度、开设法治讲座、入企走访等形式,帮助完善企业内部制度,提出法律意见建议,帮助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员提升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高校与企业牵线搭桥,切实强化校企的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让大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是“一站式服务”打通维权“快速路”。依托区级、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载体,建立大学生就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平台,针对矛盾纠纷多发的拖欠工资、人身损害赔偿等领域矛盾纠纷隐患进行排摸,及时收集了解大学生就业群体维权需求,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置,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优化热线服务平台,畅通咨询和法律援助渠道,在9个街道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提供容缺受理、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等服务,同时积极发挥现场办、“网上办”“掌上办”的便利优势,优化服务举措。在民政、市场监管、人社等职能单位建强法援服务站点,安排法援律师值班备勤,消除信息壁垒,拓宽沟通渠道,推动健全大学生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