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市司法局

索 引 号:    01294851X/2023-04671 信息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 其他 / 报告
发布机构:    南京市司法局 生成日期:    2023-01-16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2022年度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行政执法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2022年度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报告

今年以来,南京市司法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省司法厅工作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眼于监督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街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执法领域监督检查,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开展专项行动,推动赋权事项在街镇落地落实

(一)理顺街镇综合执法机制体制。对全市街镇综合执法机构设置、执法人员配置、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多次组织召集市委编办、城管等部门研究、协商,确定由区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为街镇综合行政执法的归口管理部门,并建立检查监督机制,逐步理顺了基层综合执法管理机制问题。针对街镇综合执法中存在的执法资格、执法程序、罚缴分离等普遍性问题,制定《关于明确当前街镇综合执法中应当注意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各级从点滴细节抓规范的意识。

(二)对街镇赋权事项进行评估。为切实弄清赋权事项在街镇是否接得住、用得好的问题,先由街镇、区、市采取自下而上进行评估,再自上而下进行分析对接的办法,对赋予基层执法事项逐一进行梳理。经综合评估,全市赋权街镇行政处罚事项428项,拟建议继续实施418项,拟建议收回仅赋权秦淮区街道的10项涉及建筑垃圾和垃圾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三)深入开展购买服务协议清理。为了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监管,避免产生“执法外包”,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开展了两轮政府购买服务协议清理工作,全市梳理购买政府服务协议2160件,未发现将行政管理职责(行政执法)交由或者变相交由第三方行使的问题,但也存在49件语义表达不规范的协议,予以全市通报,相关单位以补充协议、终止履行等方式整改到位。

(四)增强街镇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和能力。市司法局会市委编办对街镇执法人员配备进行督导,确保执法力量与实际承担任务相匹配,11个区94个街镇共有综合行政执法人员1454名,其中街镇人员912名,下沉人员542名,平均每个街镇15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针对街镇执法人员全科执法能力短板和执法业务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各区、各赋权部门和街镇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全面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培训近900场次,共计33000多人次;组织执法辅助人员培训500多场次,培训人数近38000人次。

二、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助力公平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

(一)持续深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了市级首批证明事项承诺制清单50项,第二批清单38项,11个区及江北新区均已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并结合区级行政事项的办理在基层进一步落实“减证便民”,目前市级88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已全面落实,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30万余件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放大典型案例引领示范作用,两则案例被省厅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宣传,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推行“有温度的执法”。推行“有温度的执法”,细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从轻、减轻及不予处罚清单。目前23个市级部门已完成制定涉企免罚轻罚清单,涉及事项共计682条,其中不予处罚299条,从轻处罚事项282条,减轻处罚事项101条。

(三)拓展柔性行政执法方式。推行行政指导,组织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开展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编制工作,提出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以及企业开办、生产经营中必须遵守的各项行政监管要求,形成菜单式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目前已有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等22个市级行政部门完成梳理工作,制定824条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

三、多措并举,持续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组织36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约3400名行政执法人员在线考试换发全国样式执法证件,600多名新增执法人员申领执法证培训考试工作。认真审核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124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对考试合格的人员及时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注销1560多个因调离、退休、病退、辞职等原因已不在行政执法岗位的行政执法证件,审核出不符合资格要求近400人,查纠6起执法机关审核不严问题,清退执法辅助人员97名,清退委托第三方从事市容服务工作人员35名。

(二)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11月中旬开展为期3天的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共计评查市、区两级不同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其他类案卷206件。对街镇综合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专项评查,以“评查”促整改,以“评查”促规范,采用各区互评互查、专家点评等形式,倒查街镇案件办理中存在的不足,对执法程序、证据采集、文书制作等共性问题予以通报,个性问题逐一反馈,并跟踪抓好整改。

(三)进一步规范权力事项清单并做好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协助市政务办编制形成《南京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并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核。《南京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共认领423个事项,其中,国家层级设定406项,省地方性法规设定13项,南京市地方性立法设定4项。根据市级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改废释,按程序对市房产局、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6个部门新增、删除的53项市设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核。

四、构建多元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监督

(一)开展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换届工作。根据《南京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的规定,制定换届工作方案,行政执法监督员主要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社会群体中选聘,选聘工作采取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形式,将群众监督和内部层级监督结合起来,促进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强化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监督。针对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南京市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综合报告》中提出的建议,积极指导督促其就地方性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整改,并将整改和落实情况,形成市政府的整改报告。起草《关于2022年度地方性法规行政执法监督情况报告》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2022年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房产局、市水务局等部门对3件政府规章和8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后评估工作,并形成后评估报告。

(三)积极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执法监督方式。运用省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综合平台,对执法主体、执法人员信息统一管理监督,确保录入信息符合执法资格要求。全年督促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将全市505个行政执法主体(不含公安226个),2.4万余条行政执法人员信息,以及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6万多条行政执法数据上传省行政执法监督平台。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