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4851X/2023-12482 | 信息分类: | 其他 / 其他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京市司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3-01-30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南京市司法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法治政府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2022年,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扎实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新局面。
一、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履行。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推动法治南京、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次推动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南京、平安南京与地方立法工作;3次召开依法治市工作例会,高效推动重点任务落地。
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纳入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进行专题部署推进。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推动各区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二是积极推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以争创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市为契机,认真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南京市、江宁区以及鼓楼区的“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街道考评机制”上榜省示范创建公示名单。三是规范开展地方立法。坚持“小快灵”,以小切口立法推动社会“大治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突出问题,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完成“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4件地方性法规项目,5件政府规章的审核工作。
三、依法行政严格规范。一是深化公正文明执法。开展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会同市委编办联合发文,明确城管局作为街镇综合执法归口管理部门,对全市2160件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进行清理,及时通报并纠正49件不规范协议。持续深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市级证明事项承诺制清单88项,办理30万件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推行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制定涉企免罚轻罚清单682条。加强基层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及辅助人员培训近1400场次,共计7.1万人次。二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共审查市政府与中国广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合同55件,参与民营企业纾困、低效用地再开发案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等涉法事务咨询论证147件,出具书面意见346份,参加涉法案件处置会议256次。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定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依申请审查工作规则,共审查各类文件469件。三是推动行政争议有效化解。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共办理向市政府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464件,审结445件。加强行政诉讼依法办理,共承办以市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262件(涉442人次),全市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率达100%。
四、安保维稳持续有力。一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围绕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活动和会议,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共化解矛盾纠纷17.2万件。深化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全市成立了金融、跨境电商、二手车交易等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00多个。优化医患纠纷调解服务,研发服务管理系统“宁医调”,成功调处医患纠纷677件,涉及金额3752万元。推进非诉服务平台建设,“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累计注册量超过45万,平台入驻服务机构超1000家。二是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帮扶。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衔接管理、安置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分类分级管理,对全市279名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纳入重点管控。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916人、安置帮教对象15641人,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重新犯罪案件和脱漏管事件。三是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组织全市6家法医物证类司法鉴定机构协助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其中,2家司法鉴定机构选派专家参与了丰县事件的处置工作。专题开展家庭普法教育,优先在残疾人救助站、妇女权益维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站等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畅通“病残孤老幼”、特殊困难妇女儿童群体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形成“法治宣传发力、司法鉴定协力、法律援助接力”的工作格局。
五、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一是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明白人”21477人。全市新增5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群团组织、军队团级以上单位以及劳动仲裁、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重要民生部门基本覆盖。二是深化助企纾困活动。围绕“一部门一课题”改革项目,优化整合涉企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获司法部熊选国副部长批示肯定。会同相关部门举行“助企纾困 法治护航”公益法律服务主题活动,发布法律服务十项举措,发放公益法律服务护航券。推进法治体检“四进四送”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律师走访民企820家,排查收集法律服务需求5206条,帮助化解法律风险869件,建立长效机制33项。三是提供法治惠民服务。部署全系统“法润南京 春风行动”,围绕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活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000余件,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来电14万人次、满意率为99.2%,律师代理案件数达28万件,办理公证业务17万件,受理司法鉴定案件2.2万件,为2436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证书发放,顺利组织实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考试。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还不够,法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基层行政执法还存在监管不到位、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法律服务供给需要优化;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力量不足,专业素养亟需提高。
2023年,市司法局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高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一是在推进依法行政上着眼高水平。围绕“健全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在一体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紧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聚焦全市“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及时部署年度立法计划,发挥立法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引领作用,继续保持我市立法质效在全省领先地位。紧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加大对依法行政问题的查纠整治力度,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紧扣复议应诉规范化建设,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大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监督力度,积极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全覆盖”,实现行政诉讼案件和败诉案件“双下降”。二是在法律服务供给上着眼高水平。加快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行业改革发展,完善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双驱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都市圈法律服务,对重点企业“一对一”提供法治体检服务,为我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支撑。创新公证服务模式,探索、总结公证参与破产清算、电子证据存管、虚拟财产交易等新型业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证服务产品创新目录,拓宽公证业务范围。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规模化建设,深化与高校、三甲医院、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对标北上广,打造1-2家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所。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持续增加法律援助站点,更好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000件,满意率不低于99%。三是在推进基层治理上着眼高水平。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强矛盾排查和风险分析,完善《人民调解负面清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2023年底实现全市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全覆盖。扎实做好社矫安帮工作。深入贯彻社区矫正法,加快推行 “一三三模式”,争取3个区级司法局作为全省示范单位,打造7个以上省级智慧矫正中心。指导各区在街镇、大的社区成立社区矫正帮扶工作站。开展省级阳光帮扶基地创建活动,2023年力争所有板块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