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4851X/2024-15986 | 信息分类: | 公安、安全、司法 / 其他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京市司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4-02-19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3年南京市行政复议工作总结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行政复议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今年以来,南京市区两级行政复议机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行政复议工作质效跨越式发展。申报的2件复议案例获评2023年省十大行政复议典型案例,1件案例获评全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在全省行政复议优秀案卷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市司法局、秦淮区司法局等3个集体、4名个人获评全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表现突出单位、突出个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果被纳入2023年市委政法委“双十佳”重点培育项目。召开全市行政复议应诉业务培训班、复议应诉和行政审判工作府院联席会议,省、市、区三级联合宣贯新复议法广场活动和主题沙龙等系列活动;2023年全市新收复议申请2672件,其中受理2425件,共审结各类案件2253件,案件数量持续攀升;行政复议场所规范化所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行政复议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优化办案机制,打造公正高效的复议应诉主阵地。进一步完善复议案件立案、审理、决定、执行等各环节的办理程序。拓宽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提高复议开门办案“透明度”,主动为群众提供复议立案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全面落实“受理补正一次性告知”制度,开通涉企复议案件“绿色通道”,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即收即受”。落实“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建立“类案集中、分组审案”办案模式,有效提升行政复议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常态推进复议决定书公开工作,提高群众对复议结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二是融合多元力量,构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格局。进一步健全案前反馈、案中协调、案后跟踪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全覆盖”机制,在此基础上,着力强化案前化解机制,围绕简易程序处罚、信息公开答复等事实较为简单的案件,在受理复议案件前,及时开展先期争议化解,必要时联系行政机关现场解答,规范登记《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表》,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高效化解。加强部门联动共建,常态落实与公安、市场监管等案件多发部门的联动共建,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案前调解等方式,加强矛盾争议的提前预防和及时化解。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深化府院良性互动。今年8月,市政府、市法院联合召开全市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与行政审判联席会议,会议通报了近三年来全市行政复议、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并对下一阶段做好复议应诉和行政审判工作,发挥行政争议化解主渠道作用提出了要求。秦淮区、江宁区行政协同化解工作站运行良好,下一步拟在全市推广建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工作站点,进一步服务完善化解工作,提升化解合力。市局会同市中院协商研究成立市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推进市级层面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探索建立府院检三方化解机制,在府院联动的基础上,融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促进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加大行政机关监督纠错。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房屋征补(拆迁)、治安管理、城建管理、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大对重大案件、群体性案件以及对法治营商环境影响较大的涉企类案件的调查审理力度,重大疑难案件必须开展实地调查,重点案件局领导牵头督办;对事实争议较大案件,以制发调查取证通知书的形式,明确当事人双方举证责任,引导当事人举证,通过主动查明案件事实。常态落实集体案审,丰富案件审理手段,通过实地调查、听证会、复议委员会案审会等方式审查案件,一批重点领域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妥善解决,推动民生领域和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是提升监督效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严格复议案件办理,加强复议抄告制度落实,针对直接纠错涉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案件,按要求专函抄告被申请人上一级主管部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被申请人的业务监督指导。对于复议办案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及时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督促行政机关深挖根源,及时整改反馈。强化监督考核,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听证、重大案件集体审议、复议人员场所经费保障等工作情况纳入对区局绩效考核。会同市中院研究制定行政机关自我纠错机制,研商出台实施意见,引导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启动自纠程序。
六是聚焦能力提升,强化复议工作考核与配套保障。贯彻部省提升年活动。认真贯彻司法部“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省厅“行政复议能力提升年”活动,制定市局“行政复议能力和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细化总体要求、行政复议能力提升方法措施、质量提升方法措施。加强工作保障。6月份完成市政府复议中心新址迁移工作,办案场所硬件设施实现提档升级,为高效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积极做好司法部、省厅行政复议化解主渠道作用专题调研工作,深化总结主渠道作用发挥、加强队伍建设、诉源高效治理等工作情况。贯彻新法宣贯实施,市政府高度重视新法宣传实施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市局、各区局以业务培训会议、专题讲座、基层普法宣传活动、微信平台等形式,持续开展新法贯彻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推进新法实施贯彻研究工作,与行政机关建立行政复议受理转递、前置复核等工作的衔接机制沟通。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发挥绩效考核风向标作用,实现行政复议矛盾化解主渠道作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数、审结数大幅度超过所在地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数、审结数和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超过所在地行政诉讼案件纠错率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兼顾其他重要考核指标,实现从案件数、纠错率来反映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二是以新法实施为契机,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结合新行政复议法实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复议案件受理、决定、执行、监督全流程长效制度;细化复议办案标准,统一案件裁量尺度,实现行政复议质量和能力双提升;配齐配强办案力量,健全队伍建设制度,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建优市区两级行政复议中心,加强行政复议应诉信息化平台运用。
三是以府院联动为抓手,强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将调解和解贯穿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引导行政机关主动参与调解。认真贯彻省、市府院联席会议精神,加强与法检机关联动,推动建设行政争议协同化解中心。贯彻落实省行政调解办法,完善行政调解职责清单,促进群众合法诉求的实质性解决。
四是以法治建设为目标,提升行政复议监督质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坚决予以纠错,切实压降复议案件被诉率。加强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监督,强化过错责任追究,用好与市法院联合推动出台的“三个文件”,构建行政复议与司法监督、执法监督、法治督察、纪检监察的联动监督问责机制。加强涉诉案件法律风险预判,强化复议纠错、行政败诉后的精准治理,倒逼各级行政机关压实主体责任,落实源头治理。